相关问题
老师在讲长投非一揽子交易时有个例题,刚开始同一控制下持股25%,后面又在同一控制下另外取得非一揽子交易的40%,此时,长投的入账成本为什么不是后面讲的“账加公”?
2021.04.16
长头范围和初始计量三,这个里面同一控制下一揽子交易下面这个例题,前面买了25%股权,后面又增发2000万股买40%,我理解的是这个是权益发变成本发,变成成本法后他的长头初始入账成本是用乙在最终控制法合并报表的净额23000*65%来算的,权益法变成本是以前账面加上追加对价的公允价值, 老师权益法变成本法初始入账计量方法分同一,非同一吗
2021.07.11
之前讲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取得控制权日,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根据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合并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的,为什么现在讲核算方法转换,从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初始投资成本又变成:原持有投资的账面价值 新增的投资成本公允价值?这两个讲的应该是同一个事情把?就是非“一揽子”交易的企业合并吧?到底该用哪个方法入账?这两块内容的讲解以及例题感觉不对啊
2021.08.01
老师,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如果是最终控制方外部控股合并形成,也就是说是最开始合并的时候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后续计量应该采用成本法,那为什么在后面的同一控制的时候,算初始投资成本,是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呢?成本法下,被合并方实现净利润,并不会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啊
2021.12.07
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弄糊涂了:在非同一控制长投取得时:初始入账为公允价值+增值税;而在后续计量时非同一控制下和同一控制一样都用成本法。。。。那我在做题时不知道到底非同一控制下用公允价值还是成本法?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