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来源: 考呀呀会计网校
|
2023-03-13 10:39:10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把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以所在国家货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记账本位币表达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形成的汇兑损益。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一种未实现损益,它一般不在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
外币折算的四种方法:
单一汇率法:现行汇率法(以现行汇率为主要折算汇率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多种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在货币与非流货币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时态法又称为时间度量法是一种以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作为选择折算汇率依据的一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大致有两种方法:
(1)递延处理。
在递延法下,将折算差额列入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递延处理有利于保持会计报表有关项目原有的比例关系,便于进行财务比率分析。
(2)计入当期损益。
将折算差额计入损益,列入利润表。这样做的优点是能真实反映企业所承受的汇率风险,但是将未实现的损益记入当期损益,有可能引起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将折算差额借方发生额,即折算损失,记入损益;将折算差额贷方发生额,即折算收益,加入递延,记入所有者权益。
采用现行汇率法(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采用时态法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为当期损益。
更多热门资料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管理会计师
税务师
会计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