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有效法律行为
有效法律行为,是指具备我国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有效要件的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解释1】具备一般有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就生效,不具有一般有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时可能为三种后果: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
【解释2】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法律行为产生法律约束力。体现在一、一旦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当事人的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三、生效后当事人违反民事法律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分类 | 分类标准 | 法律后果 | |
自然人 | 无民事行为能力 | 不满8周岁(<8) | 独立实施无效 |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8-18) |
纯获利:有效
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状况相适应:有效 其他独立实施:效力待定 |
|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8) | 独立实施有效 | |
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 |||
法人 | 随成立而产生、随其终止而消灭 |
(2)意思表示真实
—是指其自主内心意思的真实反映,包括意思自由及表示一致两方面。
【解释】
①意思自由,表现是自愿作出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干涉。
②表示一致,行为人主观意愿和外在意思表示一致,不存在通谋虚假等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形。
(3)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考呀呀
官方微信号
考呀呀APP
在线做题
微信扫一扫
加老师微信,备注领资料,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