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般成立要件 |
意思表示 |
单方法律行为 |
当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民事法律行为成立 |
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 |
双方或者多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民事法律行为成立 |
||
特别成立要件 |
要物法律行为 |
标的物交付,如保管合同、定金合同 |
|
要式法律行为 |
书面或者公证形式的制作,如抵押合同须以书面形式 |
2.意思表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2022年新增)
概念 |
民事主体将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适当方式的对外表示 |
|
构成要素 |
主观要素 |
行为意思、表示意识、效果意思 |
客观要素 |
表示行为 |
3.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
对话方式 |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了解生效主义) |
||
非对话方式 |
数据电文 |
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
||
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 |
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 |
|||
未指定特定系统 |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 |
|||
其他 |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到达生效主义) |
|||
公告方式 |
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
|||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4.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一般生效 要件 |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
意思表示真实 |
||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限于“效力性强制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
特别生效 要件 |
附停止条件法律行为 |
所附条件成就 |
附始期法律行为 |
所附期限届至 |
|
公示行为 |
采行法定公示方式 |
|
效力待定行为 |
第三人同意 |
|
遗嘱 |
立遗嘱人死亡 |
|
法律规定须经批准 |
获得批准 |
5.完全生效民事法律行为VS尚未完全生效民事法律行为(也称“待生效民事法律行为”)
完全生效民事法律行为 |
完全具备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尚未完全生效民事法律行为(2022年新增) |
(1)该民事法律行为已成立、且具备一般生效要件;但存在法定或约定的特别生效要件,而该特别生效要件尚未成就的民事法律行为 (2)其效力状态属于待生效(非终局的效力状态,而是过渡性、暂时性效力状态) (3)由于具备一般生效要件,因此具有一定拘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撤回、解除或者变更 (4)如特别生效要件确定不能成就,即转化为“确定不生效民事法律行为” |
6.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3)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5)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7.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动机错误不属于重大误解)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后果:
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8.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情形 |
(1)无权处分行为 (2)狭义无权代理(不构成表见代理的无权代理) (3)债务承担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有待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法律行为 【解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人民法院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后果,以及标的、数量、价款或者报酬等方面认定(2022年新增)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
催告 |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
撤销 |
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解释】“善意”,是指相对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并不知晓对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对此不具有重大过失(2022年新增) |
考呀呀
官方微信号
考呀呀APP
在线做题
微信扫一扫
加老师微信,备注领资料,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