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
【所属章节】
第六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二节 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
【知识点】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
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
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分为两大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
一、外部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和政府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如下:
主要表现 |
提示 |
限制投资领域 |
A国政府出台法规,限制B国企业对A国的敏感技术领域进行投资 |
设置贸易壁垒 |
U国政府制定政策,限制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芯片等)出口 |
外汇管制规定 |
C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外汇汇出境外进行限制 |
进口配额和关税 |
E国政府对我国出口该国的相关产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
组织结构及要求最低持股比例 |
C国政府要求合资企业中本土企业持股比例不低于50% |
限制向东道国的银行借款 |
W国政府限制本国银行向外资企业提供贷款 |
没收资产 |
2017年4月20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关闭委内瑞拉的业务,委内瑞拉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没收了其在该国的资产 |
(二)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
1.合规风险
定义: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责任后果:
①突出表现在监管机关的行政处罚、重大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上,如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对高管个人责任的追究。
②侧重于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承担。
2.法律风险
定义: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自身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或者外部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责任后果:
①侧重于商事活动,主要是依据普适性的法律规定,如《民法典》等。
②侧重于行为人对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上。
3.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外与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可能引发的风险;
(2)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可能引发的风险;
(3)员工的道德操守可能引发的风险;
(4)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可能引发的风险;
(5)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可能引发的风险;
(6)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可能引发的风险。
(三)社会文化风险
定义:指文化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
类别:
①跨国经营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②企业并购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③组织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
(四)技术风险
1.广义定义
指某一种新技术给某一行业或某些企业带来增长机会的同时,可能对另一行业或另一些企业形成巨大威胁。
2.狭义定义
指技术在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技术创新遭遇失败的可能性。
3.类别
设计阶段:由于技术方案或系统总体设计不合理致使技术及技术系统存在先天“缺陷”或创新能力不足而引发的各种风险。
研发阶段:由于外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技术研发项目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技术研发人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都可能导致技术的研发面临失败的危险。
应用阶段:由于技术成果在产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或效应。
(五)市场风险
1.定义:是指未来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如利润)的不利影响。
2.具体表现
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主要体现:
①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
②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③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风险。
④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⑤潜在进入者、竞争者、与替代品的竞争带来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一)战略风险
1.定义:指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整体性损失和战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及损失。
2.具体表现
(1)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战略风险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情况、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可能引发的风险。
②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可能引发的风险。
③市场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可能引发的风险。
④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可能引发的风险。
⑤企业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可能引发的风险。
⑥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实力与差距可能引发的风险。
⑦企业编制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可能引发的风险。
⑧企业对外投融资过程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可能引发的风险。
(2)依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战略风险的具体表现如下:
①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②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③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二)运营风险
1.定义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损失。
2.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运营风险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可能引发的风险。
(2)企业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可能引发的风险。
(3)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4)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中发生失误带来的风险。
(5)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发生失误导致的风险。
(6)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
(7)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8)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引发的风险。
运营风险中的“新产品研发”与技术风险的区分
二者各有侧重:
运营风险中“新产品研发”的基本风险因素包括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竞争风险等。侧重于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新产品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原有优势、新产品的上新不及时等。
技术风险中的基本风险因素包括决策技术、信息技术、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侧重于技术本身的设计不合理、研发项目的复杂性、研究人员的能力以及研发项目产品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
二者亦有重合:
帮宝适是宝洁公司旗下的一个产品品牌。宝洁公司为其采用了“D.Y MAX”干燥技术进行升级换代,但是由
于技术创新的原因,其并没有将这些元素有效地融合,最后导致产品在美国上市后,受到了一片抨击与投诉声。
据路透社报道,婴儿使用该产品后出现了病理性反应,如烧伤、麻疹等症状。宝洁公司深刻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并意识到了技术创新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以后的新产品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产品测试。
在该案例中,宝洁的新产品没有充分利用原有优势,使得产品上市后,受到了一片抨击与投诉,公司形象严重受损,出现运营危机(新产品研发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而产品失败的原因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即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技术研发风险)。
“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与“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引发的风险”的区分
(1)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
定义:由于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欺诈或内部控制缺陷(如运行缺陷)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
举例:物资采购申请金额已超过其采购权限,却未向上级部门申请安排大宗物品采购,即本身存在权限管理规定,却未在实际操作中妥善执行。
关键点:明知故犯、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2)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引发的风险。
定义:没有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没有及时掌握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配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可靠、高效、持续和安全运行出现问题。
举例:在当今高度国际化的社会分工背景下,华为的制造、物流及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如果缺乏持续监管,则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的业务中断将直接或间接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点:明知却无能为力,即缺乏持续监管、优化的对策。
3.从内部控制角度展开的14个主要运营风险:
(1)组织架构
①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②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2)人力资源
①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②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③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3)社会责任
①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②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③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④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4)企业文化
①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②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③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④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5)采购业务
①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②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③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6)资产管理
①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②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③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7)销售业务
①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②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
③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8)研究与开发
①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②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③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9)工程项目
①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②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③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④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⑤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10)担保业务
①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②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③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11)业务外包
①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②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③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12)合同管理
①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②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③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13)内部信息传递
①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②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③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14)信息系统
①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②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③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与“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引发的风险”的区分
(1)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
定义:由于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欺诈或内部控制缺陷(如运行缺陷)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
举例:物资采购申请金额已超过其采购权限,却未向上级部门申请安排大宗物品采购,即本身存在权限管理规定,却未在实际操作中妥善执行。
关键点:明知故犯、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2)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引发的风险。
定义:没有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没有及时掌握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配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可靠、高效、持续和安全运行出现问题。
举例:在当今高度国际化的社会分工背景下,华为的制造、物流及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如果缺乏持续监管,则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的业务中断将直接或间接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点:明知却无能为力,即缺乏持续监管、优化的对策。
3.从内部控制角度展开的14个主要运营风险:
(1)组织架构
①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②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2)人力资源
①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②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③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3)社会责任
①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②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③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④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4)企业文化
①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②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③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④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5)采购业务
①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②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③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6)资产管理
①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②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③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7)销售业务
①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②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
③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8)研究与开发
①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②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③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9)工程项目
①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②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③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④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⑤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10)担保业务
①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②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③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11)业务外包
①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②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③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12)合同管理
①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②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③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13)内部信息传递
①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②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③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14)信息系统
①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②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③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财务风险
1.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存在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
2.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财务风险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2)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3)产品存货及其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4)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5)盈利能力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6)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可能引发的风险;
(7)与企业相关的产业会计政策、会计估算、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调节(如退休金、递延税项等)等信息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3.从内部控制角度展开的3个主要财务风险
(1)全面预算
①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②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③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资金活动
①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②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③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④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3)财务报告
①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②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③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考呀呀
官方微信号
考呀呀APP
在线做题
微信扫一扫
加老师微信,备注领资料,免费领取